多部委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18 11:27
分享: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科学、极地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显著提升海洋科学认知能力;突破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及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显著提升海洋运载作业、信息获取及资源开发能力;集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航运保障等应用系统,通过与现有业务化系统的结合,显著提升海洋管理与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全创新链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深入认知海洋、合理开发海洋、科学管理海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建成一批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自主海洋仪器设备企业和知名品牌,显著提升海洋产业和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全海深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深海通用配套技术、深远海核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等研究,开展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形成3-5个国际前沿优势技术方向、10个以上核心装备系列产品;

2.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发展近海环境质量监测传感器和仪器系统以及深远海动力环境长期连续观测重点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原型系统;

3.开展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形成1500米到3000米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研制精确勘探和钻采试验技术与装备,形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能力;完成1000米海深集矿、输送等技术海上试验;一体化布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任务创新链,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培育与壮大我国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海水淡化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构建海水淡化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海洋能技术与装备,实现海洋能海岛应用示范;

4.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

5.建设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创新平台建设,为海洋科技创新研究、工程装备研发、产品检验试验和国防建设提供服务。

四、重点任务

(一)深海探测技术研究

目标:

针对我国在探索深海、开发利用深海资源以及保障国家深海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围绕进入深海—认知深海—探查资源—保障安全这一主线,重点突破制约我国在深海领域发展能力的深海运载、探测、战略资源开发、深远海能源保障等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深海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进军深海科学和技术制高点,形成我国深海运载、探测装备谱系化和配套能力,深海作业支持能力以及深水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自主技术能力,带动深海技术与装备的自主产业发展。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形成3-5个国际前沿优势技术方向、10个以上核心装备系列产品,满足我国在深海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形成我国自主的深海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主要任务:

(1)深海空间站研制;

(2)全海深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3)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

(4)深远海核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研发。

(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目标:

围绕我国海洋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环境与维权保障环境等国家重大海洋安全需求,以沿海重点区域、海洋关键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战略支点、利益攸关区为重点,发展近海环境质量监测传感器和仪器系统、以及深远海动力环境长期连续观测重点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解决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原型系统,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

主要任务:

1.发展海洋观测/监测新型传感器技术,开发海洋环境质量综合监测平台,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系统和海洋维权执法核心设备国产化水平;

2.研发“两洋一海”自主海洋动力环境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自主研发海洋生态环境预报模式,开展业务化试运行;

3.开发集监测与预警为一体的近海海洋监测技术体系,为实现海洋环境的早期预警、动态保障和应急处置提供核心技术;

4.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原型系统,在我国重点海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展应用示范,填补国家安全保障平台空白。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