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优化,是指通过工业用地再开发和城市有机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和用地结构功能及布局,构建内涵增长发展模式,提升建设用地整体品质。
流量增效,是指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提高土地流转速率;对新增、盘活工业用地及经营性用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源头治理,促使城市治理方式转型提升。
质量提高,是指建立节约紧凑建设用地标准体系,鼓励空间复合利用,通过打造工作、生活、休闲综合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优化社区和城市功能复合结构。
3.城市有机更新:指对城市建成区进行物质性和功能性改善,使之适应新发展需求的建设活动,重点包括:(1)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活力,促进创新发展;(2)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3)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彰显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魅力;(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建筑和生态街区建设;(5)完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和低碳出行;(6)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市民交往;(7)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8)政府认定的其它城市更新要求。
4.郊野单元规划:是统筹乡村地区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综合性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主要任务是落实新市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平台,集聚相关政策资源,推进农村地区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促进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利用效益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
5.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发挥土地出让合同的管理作用,将经济、社会、环境等有关要素纳入合同管理,实现对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在使用期限内利用状况的全过程、全要素绩效评价和动态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绩效水平。
二、部分指标说明
1.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17%):2020年,工业用地(550平方公里)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3185平方公里)的比重。
2.生态用地占陆域面积比重(50%):生态用地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的比重。
3.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生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