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整治扬尘污染。一是加强城市扬尘管理,严格落实《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立扬尘环境监测、投诉举报等制度。二是强化施工扬尘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采取围挡封闭、地面硬化、车辆冲洗、密闭堆放等防尘措施,减少建筑、拆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等外逸,研究推进冬季土石方工程错峰施工。到2017年年底前,全省城市、县城规划区规模以上建设工地扬尘防治措施完备率达到98%以上,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96%以上。三是控制城市道路扬尘,积极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到2017年年底前,城市、县城快速路、主次干路的车行道机扫、洒水率达到80%以上;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纳入监管的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率、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四是推进堆场扬尘管理,强化煤堆、土堆、沙堆、料堆的监督管理。加强“三区两线”两侧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山清理整顿,完成城乡结合部露天矿山的关闭工作。五是加强餐饮业和其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城区露天烧烤等餐饮油烟治理,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积极推进农业源氨排放控制。
4.加强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控制。一是加强车船环保管理,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严厉打击环保检测违法行为,加强机动车维修机构资质管理,规范机动车尾气治理市场。加快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建设,重点治理重型柴油车和高排放车辆;开展清洁柴油机行动,加强高排放工程机械、重型柴油车、农业机械等管理,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环保查验,对货运车、客运车、公交车等开展入户环保检查。二是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排放控制,落实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开展船舶排放控制区内船舶排放监测和联合监管,加快非道路移动源油品升级。三是构建机动车船和油品环保达标监管体系,加大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抽检力度,大力推广车用清洁汽、柴油,保障国Ⅴ车用汽、柴油供应。进一步落实油品升级工作,全省加油站供应的普通柴油从2017年7月1日起要全部达到国Ⅳ标准,从2018年1月1日起全部达到国Ⅴ标准。四是加快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加强轨道交通、BRT等公交设施建设,加强步行道、自行车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保障公共交通、行人及非机动车路权。发展交通工具公共租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积极推广新能源车,提高公共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具备条件的城市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公交新能源化和清洁能源化。
5.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一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充分利用绿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加快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二是开展城市山体、水体、废弃地、绿地修复,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城市周边裸露山体绿化;建立裸露土地绿化长效机制,以长期闲置土地、渣土堆场为重点,实现建成区裸露土地绿化全覆盖。三是加强城市绿道与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道路林网建设,选用能够净化汽车尾气、抑尘的树种,重点沿公路、铁路等地面交通网络打造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