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环保标准引领、环境空间管控和污染减排约束机制,促进区域布局合理化、污染排放减量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2.坚持质量改善核心。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主线,以环境质量不降级、环境功能不退化为底线,健全环保工作任务与环境质量状况挂钩制度,强化环境质量差异化考核奖惩,力争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3.坚持环境问题导向。以环境问题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以项目定责任,通过落实重大环保项目,有效保障重点任务落实,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4.坚持全民共治共享。坚持依法治理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重点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改善成果全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
5.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改革牵引和创新驱动,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实施环境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综合手段,全面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目标指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环境治理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主要指标:“十三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保重点指标13项,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7项,涵盖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生态建设和风险防控。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现状、指标差距和改善潜力,重点指标量化分解到各设区市,实行差别化考核管理。各地要落实环境质量改善的具体任务,配套实施工程治理等措施,做到任务项目化、责任具体化,确保实现规划目标要求。
表1浙江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指标
指标性质 | 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5年 | 2020年 全省目标 | 2020年各设区市目标 |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湖州 | 嘉兴 | 绍兴 | 金华 | 衢州 | 舟山 | 台州 | 丽水 | ||||||
约束性指标 | 环境 质量 | 1 | 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 | 72.9 | 80 | 90.6 | 63.2 | 72 | 100 | 44.4 | 90.5 | 81.3 | 100 | 50 | 57.7 | 100 |
2 | 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 | 6.8 | 全面 消除 | 全面消除 | ||||||||||||
3 | PM2.5浓度(μg/m3) | 47 | 完成国 家任务 | 待国家下达任务后分解 | ||||||||||||
4 | 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 78.2 | 完成国 家任务 | 待国家下达任务后分解 | ||||||||||||
污染 减排 | 5 | 国家“十三五”总量控制指标 | 完成国 家任务 | 待国家下达任务后分解 | ||||||||||||
重金属减排 | 6 | 国家“十三五”重金属总量控制指标 | 完成国 家任务 | 待国家下达任务后分解 | ||||||||||||
预期性指标 | 环境质量 | 7 | 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 | 73.1 | 80 | 68.4 | 83.3 | 83.3 | 100 | 39.3 | 100 | 95 | 100 | 100 | 83.3 | 100 |
8 | 近岸海域二类以上海水比例(%) | 完成国家任务 | 待国家下达任务后分解 | |||||||||||||
9 | 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85 | 94 | 100 | 100 | 100 | 100 | 44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10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完成国家任务 | 按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实 |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0%以上 | |||||||||||||||
生态建设 | 11 | 省级以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比率(%) | 39 | 50 | 85 | 55 | 36 | 85 | 42 | 50 | 33 | 33 | 50 | 33 | 77 | |
12 | 大陆自然岸线比例(%) | 35 | ||||||||||||||
风险防控 | 13 | 5年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下降比率(%) | 130(“十二五”总数) | “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时期总数下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