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三五”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20:40
分享:

2.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依据,完善基层基础医疗服务网络,郊区人口导入区每新增5-10万人增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每新增30-50万人增设一所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市区、郊区统一调度的120急救指挥体系,实现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不超过12分钟。加大郊区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定向培养郊区和农村全科方向医学生,通过提高远郊和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统筹层次、设立岗位津贴等形式,提高相关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和职业吸引力。发挥市级医学中心学科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与郊区区域医疗中心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带动提升郊区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卫生人力保障、规划建设保障等政策保障体系。

3.提高郊区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到2020年,在农村地区初步形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农村居民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对中心城周边或新城范围内的镇以及中心镇、一般镇等镇政府所在镇区,参照中心城区的要求发展养老服务,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对农村地区,加快现有养老机构达标改造,大力兴办日间照护机构、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设施和延伸服务点,加强农村地区老年活动室建设。到2020年,每个建制村一般至少集中设置1处具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以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综合为老服务水平。探索制定有农村特色、价格合理的服务清单和目录,提高专业化服务和项目化运作的能力,增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工作,推广农村地区老年人睦邻点建设,培育农村地区为老服务队伍,加强农村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跨区协作支援机制。

4.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推进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兼顾服务人口和辐射半径,完善标准化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依托有线、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东方社区信息苑、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现城乡公益性文化信息服务全面有效均等覆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打造“文化上海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非营利组织、群众文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建立市、区、乡镇三级联动的保护与管理机制,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保护与利用,在保护中实现名镇名村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向农民普及健身知识,指导农民科学健身,提升农民健康素养。

专栏10文化上海云

“文化上海云”是本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集合了全市每年23.6万场公共文化活动信息,连通780多家市级、区级、街道乡镇三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服务中心。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热点推荐、兴趣分类、附近搜索等项目形式,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活动,然后通过发送到手机上的短信或二维码,便可完成预约。而且,市民自己成立的文化团体的活动,只要通过“文化上海云”网上登记审核,也可以免费预订、使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场地设施。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