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16:12
分享:

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资源宝库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江苏临海拥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培育壮大我省海洋经济、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发挥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省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动力增强的稳健发展态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为“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3551亿元增至640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8.6%提升至9.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9.0%提升至9.9%。其中,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684亿元、914亿元、6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5.3%、19.4%、27.0%提升至27.4%、21.7%、29.7%。

图12010-2015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5年全省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1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4.5:47.4:48.1,海洋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海洋第二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数量和产值约占全国1/3,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新船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首位;海上风电(潮间带和近岸海域风电)装机容量规模全国居首;海洋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沿海沿江亿吨大港数、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

图22015年江苏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涉海园区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到2015年,全省涉海类园区超过30个,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带,沿海北部侧重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沿海中部做大做强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产业;沿海南部和沿江重点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南通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盐城大丰港城经济区、滨海港城经济区等涉海园区加速崛起,连云港徐圩新区、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等涉海经济园区快速成长。创建首批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有力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表1江苏首批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功能定位

园 区 主导产业
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物流园区 中亚—环太平洋沿岸货物转运、物流增值服务创新、综合服务型现代化物流、跨境电子商务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 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制造及重大技术装备、海工船舶配套
如东洋口港经济区 临海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
盐城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示范园 淡化海水技术与综合利用、淡化海水装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化控制装备
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 船用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用消声设备、船用导航等海洋工程特种装备

海洋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健全。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南通港洋口港区、启东港区获批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区15万吨级、吕四港区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洋口港区码头接卸LNG大型船舶超过100艘,通州湾港区2个5万吨级码头主体竣工。盐城“一港四区”加快建设,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响水港区一类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徐圩港区、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灌河港区5万吨级航道投入试运营。涉海交通体系日臻完善,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建成通车,连盐、沪通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开工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沿海地区“三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建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南通(天生港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滩涂匡围51万亩。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