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15:37
分享:

到2030年,全面建成规模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医疗优势明显,中医药健康服务功能健全,基本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体系完备,学术繁荣发展。中医药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全行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文化和对外合作交流取得积极影响。中医药高峰建设卓有成效,在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江苏中医药品牌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医药发展高地。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优化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配置中医医疗服务资源。实施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重点建设好2-3所省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设区市政府要办好1所三级中医医院,县级政府要办好1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继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规划设置为三级中医医院。在综合医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和设备,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建设,持续发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积极融入“15分钟健康服务圈”。构建城乡基层同步发展、政府办与社会办协调发展,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

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临床实践回归中医药思维,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加强各级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形成江苏中医精品,提高我省中医医疗工作在全国的认同度和影响力。通过改善基本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医医疗机构。发挥群体效应,促进江苏中医药特色转化为中医药优势,在局部形成国内中医医疗高地。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丰富中西医结合服务手段,拓展中西医结合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水平。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建设中医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中医药人员应急意识,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等综合急救能力。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继续探索中医药诊疗模式创新,大力推广中医多学科一体化综合诊疗模式。在公共卫生计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计生项目中完善中医药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系统推进县域内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内涵建设,建设一批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积极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形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立足省内资源,继续探索发展中医医疗联合体,允许中药院内制剂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推动中医药资源自由流动。继续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对口支援工作,探索完善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法和形式,鼓励中医药人员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中医师在完成单位核定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劳动时间的情况下,申请到基层多点执业,所属单位应予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包含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基层中医师和居民中医药契约服务关系,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加快形成融预防、医疗、养生、康复、保健于一体,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基层中医发展模式,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远程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指导,积极推动中医工作重心下移、优质中医资源下沉,中医机构实现合作共赢。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