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
——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科技深入推广应用,构建成广西生态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生态农业技术入户率≧9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85%。
形成珠江—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形成珠江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理效果显著。沿岸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污水处理率≧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专栏2-1 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 | |||||
类别 |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指标 属性 | |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 - | 4000 | 指导性 |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 2193.95 | 2700 | 指导性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 ≧13500 | 指导性 | ||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地表水质量 |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93.1 | 100 | 约束性 |
劣V类水体比例(%) | 0 | 0 | 约束性 | ||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GDP):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 | - | <3.5,<4.5 | 约束性 | ||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约束性 |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65 | ≧90 | 约束性 | ||
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80 | 指导性 |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95 | 约束性 |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 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 约束性 |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化肥施用强度(kg/hm2) | - | <220 | 约束性 | |
农药施用强度(kg/hm2) | - | <2.5 | 约束性 | ||
化肥利用率(%) | 35.2 | ≧38 | 指导性 | ||
农药利用率(%) | 36.6 | ≧38 | 指导性 | ||
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率(%) | 60 | 80 | 约束性 | ||
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 | - | ≧90 | 约束性 | ||
农业循环清洁生产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65 | ≧98 | 指导性 | |
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 | 18 | ≧60 | 指导性 |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5 | ≧0.6 | 约束性 | ||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 | - | 100 | 约束性 | ||
使用清洁能源用户数比例(%) | - | ≧60 | 指导性 | ||
生态农业科技发展 | 主推生态农业技术入户率(%) | - | ≧90 | 约束性 | |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 - | ≧95 | 指导性 |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85 | 指导性 | ||
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50 | ≧65 | 指导性 | ||
节水农业技术覆盖率(%) | - | ≧85 | 指导性 | ||
生态农业结构与质量 | 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39.5 | ≧45 | 指导性 | |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 | ≧35 | 指导性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100 | 约束性 | ||
农产品商品化率(%) | 20 | ≧70 | 指导性 |
远期目标。至2030年,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等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形成示范,生态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广西模式。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环境优良、资源高效利用、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