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网系
根据西江干流及支流环境特征,设置不同污染源监测网点,重点建设农田养分与重金属流失监控网,有机污染流失监控网,畜禽粪便流失监控网,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监控网。开展不同污染源排放动态、负荷实时、定点长期监测和气象、空气质量监测,形成不同流域一套立体式网格监控系统。加强农产品产地与水源地土壤与水源污染普查监测,掌握流域面源污染动态状况,及时快速提出防治对策。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快速识别与诊断、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实时联动机制。
第二节 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严格控制类耕地用途管理,围绕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染物,实施开展粮食主产区及城镇、工矿区周边农用地重金属监测评价。改造污染区灌溉沟渠,建设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减低灌溉水源中重金属含量;完善土壤修复配套设施,推广不同程度污染区域实施农艺综合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修订养料施用及农业生产环节污染物控制标准。到2020年,实现土壤环境监测保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
第三节 治理养殖污染
根据健康养殖业发展状况和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建设禽畜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合理确定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提倡科学饲养,建立相应禽畜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健全完善病死禽畜收集暂存体系,鼓励清污分流、粪尿干湿分离、粪污堆沤积肥和有机肥加工利用等措施,减少畜禽养殖污染产生量和向环境排放量,实现清洁养殖。建设渔业无疫区,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和微生物降解等技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
第十章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保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扎实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活动,切实改善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结合绿色村屯创建活动,大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开展净化、绿化、美化乡村环境,重点抓好乡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村民自治、管理有序、生活富裕、文明祥和的新农村。
第一节 推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
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主要包括村屯宜居美化、景观美化及道路硬化三个方面。宜居美化突出抓好沿岸公路沿线两侧和旅游景区景点周边村屯的生态宜居改造,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规范、引导乡村新建房屋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并完善村屯公共基础设施,在沿岸建设一批宜居美化示范村屯;景观绿化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村校园增绿为重点,因地制宜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提升沿岸乡村绿化果化美化水平;道路硬化以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屯内道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沿岸农村道路网络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