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流湖库生态缓冲带建设
围绕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建设,重点推进强红水河流域、黔江—浔江流域、贺江流域、融江—柳江流域、漓江—桂江流域、左江—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绣江流域等河流缓冲带建设,保护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栖息地,控制水污染及水体综合利用,加强河岸区域过滤和吸附污染物灌草植被建设。完善河道清淤疏浚,加强河流沿岸两侧各100米区域整体绿化,增强堤岸海绵设计,恢复河道自然形态,生态修复河流硬质护岸,改善河流物质与河岸物质交互,提高地下水补给与地表水质量,恢复河流的横向连通性和纵向连续性。
第九章 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综合防控
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治理,做好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和水产养殖污染减排,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第一节防治农田污染
一、推进化肥零增长
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重点围绕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区,集中连片开展“精、调、改、替”农田化肥整治行动,到2020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与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相结合,进一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增加绿肥使用和普及高效新型肥料;改进施肥方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和水肥一体;转变服务方式,鼓励农企对接,探索化肥施用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等有效模式。
二、推动农药零增长
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围绕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等目标作物,以桂林市雁山区、百色市田阳县、贺州市八步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沿岸百、千、万亩绿色防控区建设为重点,按照“控、替、精、统”的要求,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粮糖果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区)及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等农药减量控害,到2020年,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技术集成化、服务社会化的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和基本实现“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全覆盖。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鼓励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抗性良种选育和标准化生产,探索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和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共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中连片实施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三、开展清洁田园治理
以“田间地头顺手捡”集中清捡行动,围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及标准示范园,针对农用塑料薄膜、化肥农药包装物、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整治清理试点建设,推进乡镇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清洁田园示范村屯和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建设。结合农事作业,集中开展插秧季废弃塑料秧盘清捡,施肥用药季化肥农药包装物清捡,覆膜作物收获季废弃塑料薄膜清捡;建设田间废弃物收运处理体系,推广可降解地膜示范;完善市场机制,统筹布局农资废弃包装物集中处理资质企业,不断探索第三方废弃回收利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