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布局
明确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布局重点,不断优化“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通过农业生态空间功能区划、空间管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沿岸生态农业区域布局优化。
第一节 西江干流沿岸生态农业布局
考虑西江干流为整个西江流域核心区,沿岸为若干城市周边与城市紧密相连的近郊区的特性,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打造立足都市,辐射周边的西江干流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带,构建生产、生态、文化、观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都市农业产业布局。
一、农业生态空间功能区划
优先发展区:包括贵港市、梧州市的部分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标准化蔬菜产业、“三高”桑蚕产业、优势水产品产业。推广应用“林下种养”模式、间套种促增效模式及配套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以休闲农业旅游的生态旅游模式。主要开展废渣还田和测土配方、深耕作层等措施,注重用碱性土壤改良酸化土壤,用酸性土壤改良石灰性土壤。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及大水面网箱养殖底排污等水产养殖技术,实施水生植物净化、生物浮床净化和藻类控制措施,推广微生物降解技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
适度发展区:包括南宁市、桂平市、藤县的部分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标准化蔬菜产业、道地中药材产业、生态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产业。推广应用“花生—玉米”模式、“木薯—西瓜”和“木薯—花生”间套种促增效模式及配套技术。重点推广秸秆—食用菌生产—菌棒还田、秸秆—有机肥—还田、秸秆—沼气—沼肥还田、秸秆—牲畜养殖—能源化利用—沼肥还田,秸秆造纸,主要开展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和间套种增肥等措施,注重用碱性土壤改良酸化严重土壤。
保护发展区:包括横县、苍梧县、平南县的部分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绿色茶产业、标准化蔬菜产业、“三高”桑蚕产业。推广应用“稻—桑—鱼—菜“模式、“香芋—春辣椒(姜)—白菜(甜玉米)美国甜豆”模式。重点推广秸秆—食用菌生产—菌棒还田、秸秆—有机肥—还田、秸秆—沼气—沼肥还田、秸秆造纸,开展废渣还田和测土配方、深耕作层等措施,注重用碱性土壤改良酸化土壤,用酸性土壤改良石灰性土壤。
二、农业生态空间管制
禁垦区:包括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1000米珠江防护林带范围和大平山自然保护区及南宁青秀段、贵港港南段、梧州万秀段25°以上山地,重点开展退耕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禁养区:包括南宁、贵港、梧州、桂平市区和横县、平南、藤县县城及沿岸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南广高铁、黎湛铁路和南梧高速、G80、S31、S43、S31等沿线两侧各500米范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供水河段取水口上游3000米,下游300米及沿岸1000米范围,贵港市南山—东湖风景名胜区、桂平市西山风景名胜区、贵港市大平山自然保护区、沿岸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禁止新建、扩建养殖场区,关停或搬迁已建养殖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