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规划(2016-203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6 17:12
分享:

十七带。以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为载体,根据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结合西江流域上下游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打造十四条产业带和三条治理带。

四组团。从流域特点和区域联系出发,重点建设四个发展组团,四组团为柳州—来宾—河池、梧州—玉林—贵港、桂林—贺州、南宁—崇左—百色。

专栏6-1 布局建设重点
——四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不断提升区域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以确保粮食供给安全为前提,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完成农业生产方式由独立分散模式向集中高效模式转变,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农业。主要分布在3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南宁市宾阳县、横县,柳州市柳江区、柳城县,桂林市临桂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平乐县、荔浦县,梧州市苍梧县、藤县、岑溪市,贵港市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玉林市玉州区、福绵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昭平县,河池市宜州区,来宾市兴宾区。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农业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农、林、果、竹、牧、渔、禽、乳等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主要分布在4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百色市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市、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河池市金城江区、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来宾市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南宁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柳州市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市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凭祥市,防城港市上思县,梧州市蒙山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态调节功能区:大力推进生态林场建设,全面推广生态种养技术和生产方式,不断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主要位于桂南的南宁市,桂中的柳州市,桂北的桂林市,桂西的百色市等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南宁市的武鸣区,柳州市的鹿寨县,桂林市的阳朔县和永福县,百色市的右江区,共5个县级行政区。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科技兴农试验基地,满足城市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重点发展城郊农业休闲旅游业,建设城郊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城区、桂林市城区、柳州市城区、梧州市城区。——十七带十四条产业带:十四条产业带为西江干流沿岸优质粮油产业带、西江干流沿岸生态速丰林产业带、西江干流沿岸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左江沿岸高效糖料蔗产业带、右江沿岸特色果蔬产业带、红水河沿岸特色畜禽产业带、红水河沿岸桑蚕种养循环产业带、红水河休闲农业产业带、柳黔江沿岸生态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产业带、柳黔江沿岸特色水果产业带、桂江沿岸休闲农业产业带、桂江沿岸生态速丰林产业带、贺江沿岸特色果蔬产业带、绣江沿岸生态种养结合产业带等十四条生态农业产业带。三条治理带:三条治理带为西江干流生态保护重点治理带、红水河沿岸生态保护重点治理带和绣江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治理带。西江干流生态保护重点治理带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采取支流入河口生物生态截留、氧化、吸收措施,防治沿岸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不断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红水河沿岸生态保护重点治理带重点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及珍稀濒危湿地动植物保护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绣江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治理带重点开展禽畜养殖污染防治,严格关停、搬迁禁养区现有养殖场区,控制、削减限养区畜禽饲养总量。建设标准养殖场区,推广规模化禽畜养殖和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循环利用。——四组团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依托,积极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联动发展的生态农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板块。四组团为柳州—来宾—河池、梧州—玉林—贵港、桂林—贺州、南宁—崇左—百色等。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