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23 15:10
分享: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开创新局面

(五)扎实推进“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以137个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为平台,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结合特色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城融合,打造一批农字号的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充分发挥各地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依托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总结遴选印发农村产业融合百佳案例,加快推广试点示范县典型经验和模式。

(六)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建立部门间更为紧密的沟通协商平台,及时研究重大问题,统筹协调重要事项,切实督促落实政策,健全横向联合、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大培训指导和宣传交流力度,召开试点示范现场会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峰会,继续举办试点示范县、地方发展改革部门专题培训班。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采取第三方评估、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跟踪评估,编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报告。

(七)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政策工具,探索通过贴息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创设定制式金融产品等方式,着力破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研究提出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意见,完善用地供给机制,努力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难的问题。

(八)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组织开展第三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进一步扩大返乡创业试点范围。积极调动市场资源,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和县乡特色产业。

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迈上新水平

(九)完善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从提高供水能力向更加重视提高节水能力转变,从注重工程建设向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转变。严格用水管理,开展水权交易试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指导地方同步完善计量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5代化灌区。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激励机制。创新农业节水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运行。

(十)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在京津风沙源区、岩溶石漠化区、黄土高原、西藏、青海三江源、祁连山、川西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水土流失治理、草食畜牧业发展等工程,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与修复,逐步遏制生态退化趋势。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建设。谋划实施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大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持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和提高森林质量。大力推进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百万亩造林工程。积极研究开展退化林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大公益林和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推进用材林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林地质量和生产力。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绿色廊道,形成国6土绿化网络。

(十二)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退耕还湿、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范围。加大治理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标准制定,整合各项治理技术和工程措施,对试点区域的突出问题综合施策,提升治理效率和水平。认真总结已经开展的试点经验,努力形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路径、治理模式、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

(十三)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继续推进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率先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建立与生产发展和资源禀赋相协调的轮作制度,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适时退出耕种。实施并完善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草定畜、草畜配套,加强草原围栏和棚圈建设,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推进京津冀“六河五湖”、西北内陆河等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保障河湖生态用水。落实休渔禁渔期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积极推进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有计划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各地要抓紧制定并实施本地区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协作配合,因地制宜,系统推进。

(十四)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培育推广农林牧渔复合型模7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选择粮食主产区等具备基础的地区建设20个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秸秆、禽畜粪便等大宗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灌溉器材等的回收利用。建立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