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21 14:31
分享:

——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十多年来,我市工业发展主要依靠三大支柱产业的带动,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带动作用弱。汽车产业以日系为主的品牌结构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够稳健,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组装加工环节内生发展动力较弱,石油化工产业受资源环境约束难有很大发展空间。面对未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以及电子产品市场高端化发展,我市现有支柱产业将面临发展瓶颈,亟需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不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尚未形成。一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约707家,占比为15.2%,R&D(研究与开发)经费内部支出209.80亿元,R&D投入强度1.2%,远低于深圳。二是创新成果不多,2014年底副省级城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广州以18993件居第4位,低于深圳(70870件)、南京(20755件)、杭州(24048件)。三是业态创新驱动不强,价值链分解及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新业态不活跃,传统工业企业大多局限于供应链和营销领域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度低,新业态对制造业发展驱动不强。

——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除了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外,我市其他产业园区普遍规模较小,“三规合一”确立的95个产业区块中面积5平方公里以下的占80%,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的占30%。镇村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空间布局分散,园区特色不鲜明,园区品牌影响力不足,园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大部分中小产业园区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业为主,地均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5000万元/公顷的园区不足总数1/3。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制造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1.主要机遇。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不断涌现。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

二是制造强国建设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我市落地实施,为我市先进制造业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批准广州在内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我市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为先进制造业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和政策红利。

三是“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带及自贸区战略等为广州先进制造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市场的快速壮大,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及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完善,使广州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我市发展以智能成套装备、交通运输装备、能源装备等为重心的先进制造业创造了条件。

2.面临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全面进入上升通道。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市制造业用工成本逐渐上升。2015年广州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至每月1895元,比2010年增长72.2%。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制约制造业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098.16亿元,仅比2010年增长6.5%。土地资源稀缺,环境承载力下降,制造业发展空间约束日益加大,依赖投资驱动、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我市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