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印发《“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1-23 15:50
分享:

2.产业升级与新生产模式构建领域

针对过分依赖资源消耗和投入的落后渔业模式,按照“转变方式、提质增效”要求,调整优化养殖布局和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以调优、提质、创新为主线,加强品种培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科研攻关,面向内陆流域和近海、深远海,部署生物种质提升与种业创新、健康养殖技术升级与模式、深远海渔业生产平台、渔农综合种养、水产品加工流通等创新重点任务,研发和示范产业升级与新生产技术模式,促进渔业生产科技综合水平跨越提高。

任务3:水产生物种质提升与种业创新集成

针对水产生物种类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优良品种缺乏以及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现代种业生产模式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开展重要养殖及土著水产生物种群连续监测,掌握群体遗传多样性组成和变化趋势,建立主要养殖生物种质资源评价和保存技术,构建水产育种共性关键技术,创制高产、抗病、抗逆、优质和饲料转化率高的突破性新品种;提升良种产业化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和贡献率,创建良种和良法有机结合的技术模式;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生物种业,显著提升水产生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水产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任务4: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升级与模式构建

针对水产养殖生产要素基础监测数据缺乏、主要品种养殖方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综合效益低等关键问题,以典型增养殖区及其主要养殖品种为监测对象,开展养殖生产要素的长期连续监测,掌握影响主要养殖对象生长、品质及产量效益的关键要素及其时空变化特性;突破主导品种健康高效养殖、环境友好型配合饲料与养殖品种品质调控、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产疫苗及安全高效替代药物研发等重大关键技术,创建适合不同地区的重要养殖种类节能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的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实现提质增效和节水减排的目标。

任务5:深远海渔业生产装备研发与构建

针对深远海渔业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立足于我国渔业工业化技术水平及船舶装备科技基础,开展深远海渔业生产电力推进驱动关键技术与综合节能技术研究,渔船船型、高效捕捞成套装备、数字化助渔仪器研发;围绕深远海养殖生产模式构建、船载系统安全性、规模化养殖等核心问题,开展设施装备、作业生产、加工补给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适用性集成以及系统技术产业化应用,建立多种作业模块相配套的深远海渔业生产平台,构建深远海“养-捕-加”相结合、“海-岛-陆”相结合的渔业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化、工业化的深蓝渔业生产体系。

任务6:渔农综合种养技术与生态化生产系统构建

针对水产养殖水土资源利用率低、养殖副产品和废弃物未能有效综合利用、养殖成本上升和产业链价值提升困难等核心问题,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渔稻、渔菜等综合种养系统生产技术和模式,建立水产与水稻、水生蔬菜等共生互利的渔农生产系统,将水产养殖与稻菜种植、产品加工及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突破综合种养体系架构和资源配置等技术,建立现代水产养殖和农作物共生互利的高效生态化种养生产系统,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养殖副产品合理利用及产业链价值提升,为形成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新生产模式提供支撑。

任务7:水产品加工流通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

针对水产品加工比例较低、冷链流通体系亟需完善、高值化保鲜技术尚未突破、船载加工技术与装备相对滞后等瓶颈问题,以提高水产品加工率、减少活鱼销售和提升渔业全产业链效率为目标,加强水产品加工技术深度研发和互联网销售模式下高效物流技术模式构建,重点突破大宗淡水鱼、优质海淡水鱼类保鲜加工和冷链运输技术、长短途安全保活运输技术以及水产品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和海洋药物;加强水产品加工装备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围绕产业链开展智能渔业感知、传输与应用层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渔业大数据应用平台。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