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
规划的通知
川办函〔2017〕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6日
全文链接:川办函4号附件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总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了稳步提升。
科技人才队伍稳步增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7万人,科技活动人员33万人,比“十一五”末增长21%;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25人年/万人。拥有两院院士6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09人;省“千人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95人。
科技创新机构加快发展。拥有各类科技开发机构1856个,其中企业科技机构1142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1%和22%。有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117个,国家及省工程实验室83个,国家及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2个。转化医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大型低速风洞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我省建设。
创新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07家,比“十一五”末增长1.3倍;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23家,国家及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6家。
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R&D投入年均增长14%,2015年突破500亿元;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7%,比“十一五”末提高0.13个百分点;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到96.7亿元。
2.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取得积极进展,纳米膜层制备、复合材料工艺集成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成功走出国门,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高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登记科技成果8155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4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42项,获奖总数居西部第一。省级科技奖励1276项。专利申请40.0万项,授权22.9万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2万件,授权2.7万件,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重点领域保持优势地位。在电子信息领域,军工电子、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产业领跑全国。在重大装备领域,发电装备研制生产总容量居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制造居国内领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研发、设计、制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钒钛、稀土、石墨烯等方面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效。在核技术领域,具有研发、成套设计、制造、核燃料等方面完整的配套能力,核电装备占全国市场50%。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育种、口腔医学、生物治疗、可诱导生物材料等居全国领先水平。在中医药领域,针灸、中药以及糖尿病重症胰腺炎的中医药防治等居全国领先水平。
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建设了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53个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合作研究成果。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机构协同的国际科技合作,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全面推进、多形式相互促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