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拥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际级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中心。在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等领域掌握了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研制基于超级电容储存电能技术作为主动力能源的“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制造商,掌握了世界高端A型地铁车辆设计、制造技术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造技术。“轨道交通用3300V等级IGBT芯片研制及其应用”填补国内空白。“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直线电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达74%,共获得专利722多项,荣获国家专利金奖1项。
4、人才洼地效应显现。全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仅有的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均在我省株洲市,我省有4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轨道交通行业科技专家,140多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万余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工程技术人员。一大批科技人员主持或参与了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湖南大学电气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为产业发展提供着人才支撑。
(二)主要问题
1、原始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我省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专长于产品开发应用,基础性研发重视不足,在科技储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等原始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产业基础配套相对薄弱。产业核心基础器件技术和产品全方位配套相对薄弱,还未完全形成一批“高、精、特、专”产品配套企业群体,产业基础工艺相对落后,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有待升级,轨道交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3、企业话语权仍有待提升。我省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都是央企在湘子公司,公司的决策很难在企业本级形成。在城际动车组方面,我省产品虽然大批量出口,但整车产品尚未能进入国内动车组市场。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地缘政治环境等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地把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
(一)发展趋势
1、国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掀起新一轮高速铁路网建设高潮:2020年,欧洲规划新建高速铁路10000km和改建既有线路15000km的遍及全欧的高速铁路网。美、英、日、韩等国近几年相继推出了建设高速铁路的巨额投资计划。欧洲铁路工业联盟(UNIFE)预测,未来10年,铁路工业市场产品的年生产总值将以1.5%-2%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