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破除部门产业界限,推动基础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创新融合,积极支持基础材料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要加强装备产业专用材料工业的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研究,加大特殊用途的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研发力度,提高国产装备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3、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与装备服务的融合。鼓励企业在装备产品设计中融合用户增加服务理念,增加产品服务化功能,包括远程诊断、远程监控、数据处理、远程维护等,提升技术装备服务价值。引导企业围绕装备制造发展装备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提高全寿命周期服务增值在装备价值中的比重。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成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加快整合服务型制造资源,推动企业组建集“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选型+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使用服务”的“交钥匙项目服务”的企业集团或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实现“单台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的升级。
(五)智能制造上水平
围绕装备制造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加强装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
1、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提升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紧紧抓住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部门转型升级对装备升级改造的市场需求机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装备、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等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市场需求,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产品的“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化技术在具有竞争力的装备产业领域的重点突破,实现装备产品智能化技术升级。
2、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示范,提升装备制造过程总体水平。围绕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等不同工艺过程,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重点选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食品药品制造、民爆烟花制造等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建立智能化单元、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十三五”末,创建3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5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六)绿色低碳扩领域
围绕装备产品的绿色化,加快产品绿色设计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技术装备。
1、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提升装备产品绿色水平。重点攻克高效清洁燃烧、高效换热、余热余压利用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能效水平;重点突破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能耗工艺节能降耗关键技术,降低装备制造过程平均能耗水平,实现绿色生产;加快推进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等材制造技术、轻量化技术等节材技术在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降低物耗成本。
2、鼓励发展节能高效技术装备,加快淘汰高耗能机电产品。推动高效电机、低损耗变压器、节能汽车等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规模化应用,使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积极推荐节能产品和落实高耗能产品淘汰目录,加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深化工业节能减排工作。